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课程代码:[请根据学校教务系统填写]
- 学分:3
- 总学时:48(其中理论课时:32,实验课时:16)
-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 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技能;
3. 能够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4. 熟悉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的操作与管理;
5.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初步的项目开发经验。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概述
-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数据模型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 C/S模式与B/S模式的区别
- 数据库存储结构
第二部分:关系数据库理论
1. 关系代数
- 投影、选择、连接运算
- 分组与聚合函数
2. 规范化理论
- 函数依赖
- 范式分解
第三部分:SQL语言及其应用
1. SQL基础语法
- 创建表、插入数据
- 查询语句(单表查询、多表联接)
2. 高级SQL功能
- 子查询
- 视图与索引
第四部分: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1. 数据库设计方法论
- 需求分析
- 概念设计(E-R图绘制)
-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2. 数据库安全管理
- 用户权限控制
- 数据备份与恢复
第五部分:实践环节
1. 实验任务
- 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 SQL练习
- 小型项目的开发与部署
2. 项目案例分析
- 医疗信息系统设计
- 在线购物平台架构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20%):实验完成质量及提交情况
3. 期末考试(50%):闭卷笔试,考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五、参考教材与资料
1. 主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辅助教材:《SQL权威指南》,Kevin Kline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3. 参考资料:Oracle官方文档、MySQL手册
六、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
以上即为《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学习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