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题及答案

2025-05-22 18:51:25

问题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题及答案,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2 18:51:2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作者丁肇中先生通过这篇文章阐述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并强调了格物致知精神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下面整理了一些课后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意为通过对事物的探究来获得知识。在本文中,丁肇中先生赋予了这一概念新的内涵,他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包括勇于实践、敢于质疑以及探索未知的精神。

2.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学生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

现代教育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现象反映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忽视。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文中观点的看法。

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分享一次亲身经历过的挑战,并反思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4. 如何培养自己的格物致知精神?

-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 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

- 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

- 不断尝试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5. 文中提到“我们需要一个实验的态度去应付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即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并从结果中学习。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练习题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_________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 判断正误:

(1)格物致知仅仅适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2)丁肇中认为中国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3. 简答题:

结合课文内容,请简述你对“真知”的理解。

以上就是关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的一些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同时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