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广为传颂。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游览了当地的清泉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原文如下: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潇潇,杜鹃鸟的叫声在林间回荡。
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呢!不要因为年华渐老而叹息。
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的画面,通过兰芽、溪水、沙路和子规啼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特别是“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以声衬静,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下阕则转而抒情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乐观的态度,否定了人生不可逆转的老去观念。“门前流水尚能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流水本应东流,却能逆流而上,这象征着希望与奋斗的力量。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则是劝慰自己和世人不要因岁月流逝而哀叹,要珍惜当下,积极生活。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励人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