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魏征传原文】魏征,字玄成,钜鹿人也。少孤,落魄不治产业,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乱起,尝为道士,后入长安,仕于李密、王世充,皆不得志。及高祖起兵太原,征乃自归,授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城阳郡公。
征性直,善纳谏,每遇事必直言无隐。太宗尝问曰:“人君何以能明?何以能断?”征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嘉其言,遂常引之于前,与论政事。
时有诏令天下诸州置乡饮酒礼,征以为非古制,上疏谏曰:“今四方初定,民未富足,而劳役烦扰,恐伤百姓。且乡饮酒礼,本为养老尊贤,非以劝农桑也。若徒具其形,而不究其义,是虚文耳。”太宗览其疏,遂罢其令。
又尝有诏遣使西域,征谏曰:“远夷难制,非中国所宜轻动。今边疆未宁,内政未修,不宜远征。”太宗不从,后果致边事纷扰,征之言竟验。
征居官清廉,不营私利,家无余财。尝有赐田宅,皆辞不受。其妻卒,太宗赐帛五百匹,以表哀思。征虽受赐,然不以自骄,常以俭约自持。
太宗尝谓群臣曰:“魏征,朕之明镜也,以鉴得失。”征亦常言:“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太宗闻之,叹曰:“真忠臣也!”
征卒,太宗为之废朝三日,亲临吊祭,谥曰“文贞”。后太宗悔不用其言,尝谓侍臣曰:“魏征若在,吾岂至此!”遂命画其像于凌烟阁,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