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赵嘏】秋风起,长安城的天色渐暗,暮色四合,仿佛一幅淡墨渲染的古画。在这座千年古都的黄昏时分,诗人独坐高楼,望着远处落日余晖,心中泛起无限思绪。
“长安晚秋”——这四个字,简短却意味深长。它不仅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更透露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赵嘏,这位唐代诗人,以寥寥数语,便将一个时代的风貌与个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幅秋日长安的图景。清晨的雾气弥漫,寒意渐浓,宫殿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肃穆。这里的“云物”,既指自然景象,也隐喻着人心的冷暖。而“汉家宫阙”则让人联想到昔日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寂静与荒凉。
接下来,“残星几点雁横塞,片月斜挂梦回舟。”诗人笔下的秋夜,星光稀疏,雁阵南飞,一片孤月挂在天边,仿佛在诉说着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里的“梦回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与无奈,也寄托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问自己,一封家书能寄到哪里去?唯有托付给南飞的大雁,希望它们能带着自己的牵挂,飞向那遥远的洛阳。这一问一答,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表达。赵嘏以他独特的视角,将长安的晚秋写得如梦如幻,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但读一读这样的诗,仿佛能回到那个慢下来的时光,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那份深情与执着。长安晚秋,不只是一个季节的变换,更是一种心境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