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古诗词大全】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因“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自古以来,重阳节便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等习俗,寓意避灾祈福、长寿安康。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重阳节不仅是节日,更是一种情怀的寄托。许多诗人借重阳抒发思乡之情、人生感慨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下便是历代流传下来的重阳节相关古诗词,让我们一同感受古人笔下的重阳意境。
一、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亲人之作。诗中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动人,成为重阳节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二、杜甫《九日》
> 重阳独酌杯中酒,
> 抱病起登江岸头。
> 紫菊纷披寒露重,
> 白头吟望苦吟秋。
杜甫在重阳节时身体欠佳,仍坚持登高饮酒,借景抒怀。诗中透露出一种孤寂与坚韧,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心态。
三、李清照《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写重阳节的凄凉与思念,将女子的柔情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
四、白居易《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天》
> 秋山明远色,秋水泛晴光。
> 九日登高处,千帆过晚阳。
> 湖光摇碧落,雁影入苍茫。
> 心事随波去,空余满目凉。
此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五、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生子当如孙仲谋。
虽然这首词并非专写重阳,但其中“重九”之语也常被引用,展现出苏轼豪迈洒脱的风格,体现了他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六、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 我与狸奴不出门,
> 重阳今日是秋深。
> 黄花已过霜天晚,
> 红叶犹存野径阴。
> 老去诗成无用处,
> 病来酒熟更关心。
> 自从别后经年久,
> 何日归来共此心?
陆游在重阳节时感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与个人遭遇的无奈。
结语:
重阳节不仅是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古诗词中的重阳,既有登高望远的豪情,也有思乡怀旧的柔情,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些诗词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提醒我们在忙碌生活中不忘诗意与温情。
无论是登高望远,还是品一杯菊花酒,重阳节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愿你在重阳佳节,心怀美好,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