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后汉书-王充传》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后汉书-王充传》原文及翻译,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06:00:24

《后汉书-王充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是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西汉末年至东汉的历史。其中,《王充传》是记载东汉思想家、文学家王充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篇章。王充以批判虚妄、提倡实证的思想著称,其代表作《论衡》被誉为“汉代之奇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原文节选(《后汉书·王充传》)

>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本魏郡元城人,后徙会稽。父卒,贫无资,养母至孝。少孤,好学,博通众书,不守章句。常游太学,受业于博士,不为章句所拘。性矜严,不好俗学,每见俗儒,必讥议之。

> 及仕宦,历官至治中,不为时所用。遂退居里巷,著书立说,名曰《论衡》。其书辞辩奇伟,多所破析,凡八十五篇,皆刺虚妄,斥浮辞。时人或笑之,或毁之,然其言理正而辞切,有可观者。

> 充尝谓:“夫贤圣之言,非徒空言也,皆有事验。”故其所论,务求其实,不尚虚饰。其文辞虽奇,然理明而义确,后学多宗之。

二、白话翻译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魏郡元城人,后来迁居到会稽。父亲早逝,家中贫穷,但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年幼时失去父亲,他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不拘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他常常在太学中学习,师从博士,不受传统经书的束缚。

他性格严谨,不喜欢世俗的学问,每当见到那些浅薄的儒生,必定加以批评和议论。

后来他做了官,担任过治中一职,但并未受到当时朝廷的重用。于是他辞官归隐,住在乡间,专心著书立说,写成《论衡》一书。这本书语言犀利、观点独特,共八十五篇,大多是在批判虚妄之说,驳斥浮夸之辞。当时的人有的嘲笑他,有的诋毁他,但他的言论道理清晰,辞藻恳切,有可取之处。

王充曾说:“圣贤的言论,并不是空洞的言语,都是有实际依据的。”因此,他所写的文字,都力求真实,不追求华丽的修饰。虽然他的文章风格奇特,但道理明白,意义明确,后世学者多推崇他。

三、王充思想简析

王充生活在东汉中期,正值谶纬之风盛行、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他反对神学目的论,主张自然无为,强调“天道自然”、“人事自为”。他认为人的生死、吉凶、成败,皆由自身行为决定,而非天命所定。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论衡》一书,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的宗教迷信、儒家经典中的虚妄之说,提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观点,如“人死无知”、“鬼神不灵”等,挑战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争议,也为后世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后汉书·王充传》不仅记录了一位思想家的生平,更展现了他在那个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王充虽不被当世所容,但其思想却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所倡导的理性精神与实证观念,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