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教学片断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中描写秋景的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珍惜友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中“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友人勉励之情。
- 难点:体会诗人“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在秋景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配乐朗诵、相关图片)、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苏轼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一段优美的秋景视频或图片引入课堂,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接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感情。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教师引导学生圈画诗中描写秋天的景物,如“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三)细读品析(15分钟)
1. 分句讲解:
- “荷尽”:荷花已经凋谢了,暗示秋天的到来。
- “菊残”:菊花虽然枯萎,但仍傲然挺立,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橙黄”“橘绿”:果实成熟,色彩鲜明,表现出丰收的喜悦。
2. 小组讨论:
- 你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了什么?
-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3. 教师点拨:
- 引导学生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不仅是对秋景的描绘,更是对朋友的鼓励,希望他在人生低谷时也能看到希望。
(四)情感升华(7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中的情感。
2. 提问:“如果你是刘景文,听到这首诗,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困难中保持积极心态。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介绍苏轼的生平,强调他在逆境中依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 布置小任务:请学生用一句话写下自己对“一年好景君须记”的理解。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 用自己的话改写诗中的一两句,并配上一幅简笔画。
五、板书设计:
```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菊残秋色晚,
橙黄橘绿好时节。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备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语言风格贴近实际教学场景,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