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5 23:39:31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活动名称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初步感知“力量”与“技巧”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游戏中的乐趣与挑战。

三、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

- 摔跤动作模仿图卡

- 小垫子若干

- 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橡皮泥、纸板等)用于模拟“力量”对比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绘本或图片,提问:“你们见过摔跤吗?谁更厉害?”引导幼儿讨论,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重点描述小嘎子和胖墩儿在摔跤比赛中的表现,强调两人不同的身体特征和应对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播放一段简短的摔跤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人的动作、姿势和反应。提出问题:

- “你觉得谁更容易摔倒?”

- “为什么小嘎子能赢?”

- “如果换一种方式,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4. 科学探索(12分钟)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例如用橡皮泥制作两个不同大小的“人”,用纸板模拟摔跤动作,观察哪种“人”更容易被推倒。通过动手操作,初步理解“重心”、“力量”与“平衡”的关系。

5. 游戏体验(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摔跤模仿”游戏,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动作,体验不同体型的人在运动中的差异。教师在一旁指导,确保安全。

6. 总结延伸(5分钟)

引导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聪明和努力同样重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看摔跤比赛,分享感受。

-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摔跤选手”。

六、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科学概念,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设计,旨在通过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