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小熊让路》】一、活动名称:
《小熊让路》
二、活动领域:
社会与语言
三、适用年龄:
3-4岁幼儿
四、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让路”是一种礼貌的行为。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 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为他人让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包含小熊、小兔子、小鹿等角色)
- 道具:小熊头饰、小动物头饰若干
- 背景音乐(轻快的儿歌)
- 活动场地布置成森林场景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别人挡住了你的路?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述故事(8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熊让路》的故事:
小熊在森林里走路时,遇到了小兔子和小鹿。它们都走得很急,小熊没有让路,结果大家都不开心。后来小熊学会了让路,大家又变得开心了。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明白“让路”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3. 互动讨论(6分钟)
- 提问:“小熊一开始为什么不让路?”
- “后来它为什么改变了做法?”
-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幼儿理解“让路”的意义。
4. 情景表演(8分钟)
请几位幼儿扮演小熊、小兔子、小鹿等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其他幼儿可以模仿故事中的动作和语言,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 延伸活动(3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让路”的行为,如在走廊、楼梯上主动为别人让路,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七、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初步理解“让路”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增强了他们与他人相处的意识。同时,在情景表演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八、活动延伸建议: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做到“让路”,并拍照记录,带到班级分享。
- 区角活动:在语言区投放绘本《小熊让路》,供幼儿自主阅读和讲述。
九、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简单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情绪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今后可在类似主题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