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理解及答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文章通过一次童年的登山经历,讲述了作者如何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步克服恐惧,最终成功脱险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勇气与坚持的重要性,也传达了面对困难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一、文章内容概述
故事发生在作者童年时期,他和几个朋友约好去爬悬崖。但当他爬到一处无法返回的地方时,感到极度恐慌,不敢动弹。他的朋友们陆续离开,只剩下他一个人被困在高处。这时,他的父亲赶来,并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引导他逐步前进,最终安全回到地面。
二、主题思想
本文的核心主题是“面对困难,不要被恐惧吓倒,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能战胜一切”。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常常会遇到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只要冷静思考、逐步行动,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人物形象分析
1. “我”:一个曾经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渐成长,学会了面对挑战。
2. 父亲:一位充满智慧和耐心的父亲,他没有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出路,体现了教育中的启发式方法。
四、写作特点
1. 细节描写生动:文章通过对环境、动作和心理的细致刻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语言简洁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3. 结构清晰: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展开,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五、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文章开头提到“我”和其他孩子一起爬山,为什么“我”没有跟上大家?
答:因为“我”体力不支,而且内心害怕,觉得自己无法继续前进。
2. “我”被困在悬崖上时,心理状态如何?
答:非常恐慌、害怕,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3. 父亲是如何帮助“我”走出困境的?
答:父亲没有直接带“我”下来,而是让“我”一步一步地移动,每次只走一小步,直到安全到达地面。
4. 作者通过这次经历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
答:面对困难时,不要被恐惧压倒,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然后继续前行,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5.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答: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被眼前的难题吓倒,应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逐步完成,这样更容易实现目标。
六、总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励志文章。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勇敢前行,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将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