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拾履文言文】古之贤者,多有奇遇。汉初名臣张良,少时尝遇一异事,其后遂成大器,世人皆传为奇谈。
张良者,字子房,乃韩人也。其祖为韩相,家世显赫。秦灭韩后,张良怀复国之志,常思复仇。然其性情沉稳,不轻举妄动,故隐于山林之间,潜心修学。
一日,张良独行于圯桥之上,忽见一老者,须发皆白,衣着简朴,步履蹒跚,立于桥侧。张良观其形貌,甚觉奇异,遂驻足而视。老者见张良,笑而不语,竟将鞋脱下,置于桥边,命张良为其拾起。
张良愕然,心生不悦。然见其年迈,又恐失礼,遂强忍怒气,俯身拾鞋,双手奉上。老者接过,又令张良为其穿鞋。张良虽心有不甘,仍依言而行,神色恭敬。
老者笑曰:“孺子可教也。”言罢,自顾而去。张良追之不及,唯见其身影渐远,终隐于林间。
此后,张良每忆此事,心生敬意。数日后,老者复至,赠书一卷,曰:“读此书,可成大业。”张良得书,日夜研习,终成一代谋士,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功勋卓著。
世人皆称此为“圯桥授书”之事,亦称“张良拾履”。后人以此事喻忠厚待人、虚心求学之道,亦示天道酬勤,善缘自至。
张良之智,非徒才也,实因其谦逊与坚韧。凡欲成大事者,当效其心,不以一时之屈辱为耻,而以未来之成就为志。此即“张良拾履”之深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