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1 07:05:41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类课文,属于“科学探索”主题单元。课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水的不同形态变化融入到“我”的叙述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变化。文章语言简洁、富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形态变化。

-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 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掌握拟人写法的特点。

-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形态变化。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水循环动画视频、实验材料(如烧杯、热水、冰块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水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水滴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颗水滴会变成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不同形态。接着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我是什么》。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讲解“汽、滴、奔、滚”等字词。

-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我”是谁?它有哪些变化?

3. 精读感悟(1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水的三种状态:液态(雨、雪)、气态(水蒸气)、固态(冰、霜)。

- 通过朗读体会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如“我是水”,“我会变”。

- 提问引导:为什么说“我”会变?水是怎么变的?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4. 实践探究(10分钟)

- 教师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盖上玻璃片,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现象。

-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 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5. 拓展延伸(5分钟)

- 讨论: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水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观察家中水的使用情况,写一篇小日记。

6. 总结提升(5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水的三种状态及变化过程。

- 强调拟人化写作的好处,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 教师总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六、板书设计

```

我是什么

水的形态:液态(雨、雪)

气态(水蒸气)

固态(冰、霜)

变化过程:蒸发 → 凝结 → 降水

拟人手法:我是水,我会变

```

七、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观察生活中的水变化现象,写一段话。

3.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形态变化,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今后应加强指导。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