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middot及卫风及middot及伯兮》原文注释及鉴赏)】《伯兮》是《诗经·国风·卫风》中的一篇抒情诗,表达了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与牵挂。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柔情与坚韧。
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 伯兮:伯,古代对兄弟的称呼,此处指丈夫。兮,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或舒缓语气。
- 朅兮:高大勇武的样子。朅(qiè),意为雄健、英武。
- 邦之桀兮:国家的英雄。桀,杰出、杰出的人。
- 殳(shū):古代一种兵器,长柄有刃,用于作战。
- 为王前驱:为君王冲锋在前,形容英勇。
- 首如飞蓬:头发像飘飞的蓬草,形容因忧思而无心梳妆。
- 膏沐:油脂和香膏,古代妇女用来梳洗打扮的用品。
- 谁适为容:为谁打扮呢?表达孤独与无奈。
- 其雨其雨:天要下雨了,天要下雨了。重复句式加强语气。
- 杲杲出日:太阳明亮地升起。杲杲(gǎo gǎo),明亮的样子。
- 愿言思伯:我真心地思念你。愿言,诚心之意。
- 甘心首疾:甘愿让头痛。形容思念之深,痛苦难忍。
- 焉得谖草:哪里能寻到忘忧草?谖(xuān),忘却的意思。
- 言树之背:我种在北面。背,北面。
- 使我心痗(mèi):让我心痛。痗,病态、忧愁。
鉴赏:
《伯兮》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通过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她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诗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因思念而无心打扮,生活变得潦倒;“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与失落。
诗中还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如“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既写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渴望下雨,却又希望阳光照耀,这种复杂心理正是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她希望能找到忘忧草来减轻思念之苦,但最终发现,即使种下忘忧草,也无法真正忘记心中的牵挂。这反映出古代女性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深情。
结语:
《伯兮》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质朴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深情与执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夫妻分离的普遍现象。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