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晁错传原文及翻译】《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晁错传》是记载西汉初期政治家晁错生平事迹的一篇重要文章。晁错在汉文帝、景帝时期担任重要官职,以其锐意改革、主张削藩而闻名,最终因政治斗争被处死,成为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一、原文
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之术,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晁错,是颍川郡的人。他学习的是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思想,凭借文才担任太常寺的掌故。
上书言诸侯事,孝文帝时,错数言事,帝虽未用其言,然奇其材。
他多次上书谈论诸侯的问题。在汉文帝时期,晁错屡次进言,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对他才能感到惊奇。
及景帝即位,拜为御史大夫。
到汉景帝即位后,任命晁错为御史大夫。
错数请削诸侯地,以强中央。帝从之。
晁错多次请求削减诸侯王的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景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吴王濞素骄,闻削地,遂与楚、赵等七国反。
吴王刘濞一向骄横,听说要削减他的封地,便联合楚、赵等七个诸侯国起兵反叛。
帝使中尉召错,欲诛之。错衣朝服,死于东市。
景帝派中尉召见晁错,打算将他处死。晁错穿着朝服,被斩于东市。
错之死也,天下莫不冤之。
晁错被杀之时,天下人都认为他是冤屈的。
二、翻译
晁错是颍川郡人,他学习的是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思想,凭借文采担任太常寺的掌故。
他多次向朝廷上书谈论诸侯的问题。在汉文帝时期,晁错多次进言,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对他的才华非常赞赏。
等到汉景帝即位后,任命晁错为御史大夫。
晁错多次请求削减诸侯王的封地,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吴王刘濞一直很骄横,得知自己要被削减封地,便联合楚、赵等七个诸侯国发动了叛乱。
景帝派中尉召见晁错,准备将他处死。晁错身穿朝服,被斩于东市。
晁错被杀时,天下人都觉得他很冤枉。
三、简析
《晁错传》不仅记录了晁错的生平,也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晁错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提出了削藩政策,意图削弱诸侯势力,强化中央集权。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最终导致他被诬陷杀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晁错的命运令人唏嘘,他的改革精神值得后人深思。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虽曾被误解,但后世对其评价逐渐趋于正面,认为他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制度变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四、结语
《史记·晁错传》不仅是对晁错个人的记载,更是对西汉初期政治局势的真实反映。通过这篇传记,我们不仅能了解晁错的生平事迹,还能看到一个时代在改革与保守之间的挣扎。晁错虽死,但他所倡导的中央集权思想,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