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宿建德江》(长春版)x(文档全文免费预览)】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泊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作为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课文,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 学习古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品析、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情感。
-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等诗句所传达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孤独但不失豁达的心境,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 难点:感悟古诗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频资料、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诗人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建德江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有没有过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的经历?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出课题《宿建德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8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 教师纠正发音,强调“客路”“烟渚”等词语的读音。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分组讨论:每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人停船靠岸,傍晚时分,心中升起新的愁绪。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广阔的原野上,天空显得更低;江水清澈,月亮仿佛靠近了人。
-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4. 深入探究(10分钟)
- 提问:为什么诗人会感到“愁”?他是否真的感到悲伤?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 教师总结:虽然诗人身处异乡,但他并未沉溺于哀愁,而是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淡然与豁达的情怀。
5. 拓展延伸(7分钟)
- 展示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比较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
- 鼓励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改写诗句,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6.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学会用文字表达情感。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2. 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并配上一幅简单的画作。
3. 查阅孟浩然的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七、板书设计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境:自然之美 + 心境之静
情感:孤独而不失豁达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提升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