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练习题及答案】《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华丽的语言、深刻的讽刺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揭示了秦朝统治者奢靡腐败、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本文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也常作为重点篇目进行讲解与训练。
以下是一些围绕《阿房宫赋》设计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知识,并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选择题
1. 《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柳宗元
答案:B
2. “六王毕,四海一”中的“六王”指的是( )
A. 六位诸侯王
B. 六个地方政权
C. 六国的君主
D. 六位皇帝
答案:C
3.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覆压三百余里”——覆盖面积达三百多里
B. “骊山北构而西折”——从骊山向北建,向西转
C. “檐牙高啄”——屋檐像鸟嘴一样翘起
D. “雷霆乍惊”——雷声突然响起
答案:D(“雷霆乍惊”应指宫车驶过的声音如雷)
4. 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秦人自己没有时间悲伤,后来的人为他们悲伤
B. 后人虽然为秦人悲哀,但没有吸取教训
C. 后人又为后人悲哀,说明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
D. 历史总是重复,人们不懂得从中学习
答案:B
二、填空题
1. 《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__________。”
答案:四海一
2. “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出自文中描写秦王朝浪费资源的句子。
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
3. 文中借古讽今,意在劝诫当权者要__________。
答案:以史为鉴,戒奢以俭
4. “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是全文的警句之一。
答案:秦人不暇自哀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阿房宫赋》的写作目的。
答: 《阿房宫赋》通过描写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暴政,揭露其骄奢淫逸、劳民伤财的行为,借此讽谏当时的统治者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秦亡的覆辙。
2. 文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 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六国的灭亡并非因为秦国的强大,而是由于六国自身的问题,强调内因的重要性,提醒后人要重视自身的治理与改革。
3. 为什么说《阿房宫赋》是一篇“赋”?它有哪些艺术特色?
答: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对仗工整。《阿房宫赋》语言华美,结构严谨,运用大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翻译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 守边的士兵喊叫起来,函谷关被攻下,楚人一把火把阿房宫烧成了焦土。
2.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文: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秦朝喜欢奢侈豪华,百姓也会思念自己的家。
五、作文题
请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主题,结合《阿房宫赋》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可从秦朝的兴衰入手,分析其失败原因,联系现实,探讨历史教训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阿房宫赋》的字词理解、内容把握、思想内涵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适合用于课后巩固或考试复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