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带翻译)】《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单独抽出并注释,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主张通过个人修养达到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定。本文将完整呈现《大学》原文,并附上通俗易懂的翻译,便于现代读者理解与学习。
一、《大学》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二、《大学》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近百姓,使人们达到最完美的境界。知道目标之后才能有坚定的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才能安稳,安稳之后才能思考周全,思考周全才能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事物的先后顺序,就接近“道”的本质了。
古代那些想要把光明正大的品德推广到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家庭,首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心思,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意念真诚,首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在于研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段:
研究事物的原理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获得真正的知识之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之后,才能使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之后,才能修养自身;修养自身之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之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一切人都应以修养自身为根本。如果根本混乱,而想让枝节得到治理,这是不可能的。那些对重要的事情轻视,却对次要的事情重视,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三、结语
《大学》虽言简意赅,但其思想深刻,不仅是中国古代士人修身治国的根本纲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自我修养、家庭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要启示。阅读《大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与引导。
如需进一步探讨《大学》中的具体章节或相关哲学思想,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