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情景默写(带答案)-20211004222700】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屈原列传》是《史记》中一篇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文章。它不仅记录了屈原的生平事迹,也展现了他忠贞不屈、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篇文言文内容,以下是一份基于文章情境设计的情景默写题,附有参考答案,便于复习与巩固。
一、情景默写题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填空: 屈原者,名______,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 郢都失守,屈原乃作《离骚》。其辞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填空: 郢都失守,屈原乃作《离骚》。其辞曰:“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
3. 顷襄王怒而迁之。……于是秦愈益逼,楚日以削,国日益危。……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填空: 顷襄王怒而迁之。……于是秦愈益逼,楚日以削,国日益危。……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______。
4.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
填空: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______。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
5.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填空: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______而啜其醨?”
6. 屈原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填空: 屈原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7.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填空: 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是以见放。
8.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填空: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______矣。
9.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填空: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而见义远。
10. 自此之后,楚虽有贤臣,然终不能复用。屈原之死,实为楚国之悲。
填空: 自此之后,楚虽有贤臣,然终不能复用。屈原之死,实为______之悲。
二、参考答案
1. 平
2. 哀民生之多艰
3. 形容枯槁
4. 形容枯槁
5. 哺其糟
6.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7. 众人皆醉我独醒
8. 兼之
9. 举类迩
10. 楚国
通过这种情景式默写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屈原列传》的理解,还能提升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认真对待,真正掌握文本内涵,体会屈原的精神境界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