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节选)阅读附答案】原文节选:
那条小巷,像一条蜿蜒的蛇,穿过老城区的边缘。阳光从高墙的缝隙间漏下来,洒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巷子尽头,有一座老旧的砖瓦房,门早已褪色,窗棂也有些松动。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年迈的妇人,她每天都会坐在门前的藤椅上,望着来往的人群,仿佛在等待什么。
她的生活简单而安静,每天清晨起来,烧水、做饭、扫地,偶尔会去附近的菜市场买点新鲜的蔬菜。邻居们都知道她是个寡言的人,但对她却十分尊敬。有人说她年轻时是个教师,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便隐居在这条小巷里。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这条小巷。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神情有些迷茫。他四处张望,最后停在那座老房子前。他轻轻敲了敲门,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接着,门缓缓打开,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温和的脸。
“请问……您是李阿姨吗?”年轻人问道。
“是的,我是。”老人微微一笑,“你是谁?”
“我是……我父亲的朋友。”年轻人低声说。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随后邀请他进屋坐下。两人交谈了很久,话题从过去谈到现在,从回忆谈到现实。年轻人的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
从那天起,年轻人经常来到这间老屋,和李阿姨一起喝茶、聊天。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默契,仿佛彼此都明白对方心中藏着的故事。
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1. 文章开头描写小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答:
文章开头通过描写小巷的狭窄、昏暗和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为后文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发展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老屋与主人公之间的联系。
2. 李阿姨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李阿姨是一个性格沉稳、善良、低调的老人。她过着简单而规律的生活,虽然不善言辞,但待人温和。她对来访的年轻人表现出关心与包容,显示出她内心的丰富与温情。
3. 文中“年轻人”为什么来到小巷?他的心情如何?
答:
“年轻人”可能是为了寻找过去的记忆或与父亲有关的线索而来。他的心情复杂,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迷茫与不安。
4.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李阿姨与年轻人之间的默契?
答:
文中提到两人“交谈了很久”,“话题从过去谈到现在”,以及“年轻人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这些都表明他们之间有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和理解,体现出一种无声的默契。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巷深处”这一标题的理解。
答:
“小巷深处”不仅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点,更象征着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一段深藏的情感。它承载着人物的过往与内心世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也是心灵归宿的象征。
写作提示:
本文通过对小巷、老屋和人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共鸣。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适合用于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阅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