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倔强(jiàng)恣意(zì)
B. 酝酿(niàng)谦逊(xùn)倔强(juè)
C. 瞥见(piē)烙印(lào)拮据(jū)
D. 玷污(diàn)粗糙(cāo)伫立(zhù)
答案:A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慌失措威风凛凛精兵简政
B. 振耳欲聋变本加厉无动于衷
C. 世外桃源草木皆兵一筹莫展
D. 走投无路顾名思义眼花缭乱
答案:C
3. 请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虽然______,但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
A. 失落
B. 悲观
C. 困难
D. 坚持
答案:A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C.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免不犯错误。
D. 这本书的内容和语言都十分精彩,值得大家阅读。
答案:D
5.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通顺的文字。
①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② 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
③ 柳树抽出新芽,随风摇曳。
④ 花儿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
二、古诗文默写(共10分)
6. 默写《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两句诗。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 请补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
8. 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自己坚定信念的诗句是: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阅读理解(共3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盏灯》
深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忽然,我看到前方有一盏灯,微弱却温暖。那是邻居张奶奶家的灯,她总是这样,即使晚上一个人在家,也舍不得关灯。
张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平时很少出门。但她每天晚上都会把灯打开,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人。我曾问她:“您为什么总开着灯?”她说:“我想让晚归的人知道,家里有人等着他们。”
那一刻,我被深深感动了。原来,一盏灯,可以照亮一个家庭的温暖,也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
9. 文章开头描写“路灯昏黄”“桂花香”的作用是什么?
答:渲染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
10. 张奶奶为什么总是开着灯?
答:她想让晚归的人知道,家里有人等着他们。
11.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盏灯”的理解。
答:一盏灯不仅象征着温暖和希望,更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牵挂。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嗜学:________
(2)假借:________
答案:(1)爱好学习;(2)借。
13. 翻译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都结冰了,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但我仍然不懈怠。
14.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答:家贫无书,只能借书抄写;天气寒冷,手指冻僵仍坚持抄书。他通过勤奋努力和守信用的方式克服了这些困难。
四、作文(40分)
15. 题目:难忘的那一刻
要求:
-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 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你可以写一次考试失败后的反思,一次与亲人分别的瞬间,或者一次成功后的喜悦。只要是你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的一刻,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参考范文(节选):
“那天,我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试卷,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我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失落,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但就在这时,班主任走到我身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重新站起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
结束语:
初三的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的沉淀。希望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