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3 03:07:49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阅读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为了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以下是一篇精选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并附有详细的解析与答案。

一、阅读材料: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词语解释:

1. 涉江:渡江。

2. 坠于水:掉进水里。

3. 遽契其舟:急忙在船上做记号。“契”意为刻、刻记号。

4.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5. 舟止:船停下来。

6.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按照他所刻记号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

7.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船已经行驶了,但剑却没有移动。

8.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三、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渡江时,他的剑掉进了水里,他立刻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以后,他按照记号跳入水中寻找剑。可是船已经走了,剑却没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问题与答案:

1. 文中“楚人”为什么要在船上刻记号?

答:因为他想记住剑掉下去的位置,以便之后找到它。

2. 为什么说“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答:因为剑掉进水里后,不会随着船一起移动,所以按原来的记号去水中寻找是不合理的,这种做法显得很愚蠢。

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方法或旧有的经验。

4.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什么?

答:现在用来比喻人做事不知变通,拘泥成法,不懂得根据情况的变化来调整方法。

五、拓展延伸:

《刻舟求剑》是出自《吕氏春秋》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通过一个看似荒谬的行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寓言还有《守株待兔》《井底之蛙》等,它们都以简短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值得同学们多加阅读和思考。

六、总结:

文言文虽然语言简练,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通过阅读和分析这样的文章,不仅能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重视文言文的积累与运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