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治水必躬亲》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引发关注。《治水必躬亲》是清代学者钱泳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通过分析古代治水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强调治水必须亲自实践、深入实地,不能只靠空谈或听信他人。文章语言简练,说理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原文
>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宜多方询问,多见多闻。盖未有不自临其境而能知其情者也。昔者禹之治水,必躬亲之,故能疏九河,决壅塞,导之使归海。若夫后世之治水者,往往止于听言,而不亲履其地,是以多失其要领,徒劳无功。
二、注释
原文 | 注释 |
治水之法 | 治理水患的方法 |
不可执一 | 不能固守一种方法 |
多方询问 | 多方面地请教、打听 |
多见多闻 | 多看多听,了解实际情况 |
盖未有不自临其境而能知其情者也 | 一般来说,没有亲自到现场就无法了解真实情况 |
昔者禹之治水 | 古代大禹治理水患 |
必躬亲之 | 一定亲自去处理 |
疏九河 | 治理九条河流 |
决壅塞 | 排除堵塞 |
导之使归海 | 引导水流回归大海 |
若夫后世之治水者 | 到了后世的治水官员 |
往往止于听言 | 往往只听别人说 |
不亲履其地 | 不亲自去实地考察 |
是以多失其要领 | 因此常常抓不住关键 |
徒劳无功 | 白白浪费力气,没有成效 |
三、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不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的方式,应该多方面地询问、多听取意见。一般来说,没有亲自到现场,是无法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的。古代的大禹治理水患时,总是亲自到现场去处理,因此能够疏通九条河流,排除堵塞,引导水流回归大海。但后来的治水官员,往往只听别人说,而不亲自去实地查看,因此常常抓不住关键,白白浪费力气,毫无成效。
四、鉴赏
《治水必躬亲》虽篇幅不长,但立意深远,思想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古代贤人和后世官员在治水上的不同做法,指出“躬亲”是治水成功的必要条件。文章不仅适用于水利治理,更可引申为对一切工作都应注重实践、深入一线的启示。
文章语言朴实,逻辑清晰,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实践经验的重视。这种“亲身实践”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结表格
内容类别 | 内容概要 |
标题 | 《治水必躬亲》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
原文 | 讲述治水需亲自实践,不能只听他人之言 |
注释 | 解释文中重点词语及句意 |
译文 |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鉴赏 | 赞扬作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治水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治国理政的一种深刻思考,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以上就是【《治水必躬亲》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