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文原文

2025-09-14 00:38:08

问题描述: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文原文!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00:38:08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文原文】《六国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洵所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中。文章通过对战国时期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揭示了“赂秦”政策的危害,并提出了“不赂者以赂者败”的深刻观点。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六国论》的内容与思想。

一、课文

《六国论》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引入: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即六国的灭亡并非因为军事力量不足或战争策略不当,而是因为对秦国贿赂求和。

2. 论证过程:从“赂秦”与“不赂秦”两个角度展开论述。指出韩、魏、楚三国因不断向秦行贿而加速灭亡;而燕、赵、齐虽未直接贿赂,但因未能有效抗秦,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3. 结论升华:强调“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指出贿赂只会助长秦国的野心,最终导致自身灭亡。最后呼吁后人应以史为鉴,警惕“割地求安”的错误做法。

二、课文原文要点总结表

项目 内容
作者 苏洵(北宋)
文体 议论文
写作背景 北宋时期,面对西夏、辽等外敌威胁,部分官员主张妥协求和,苏洵借此文批评这种倾向
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主要论证方式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关键人物 韩、魏、楚(赂秦者);燕、赵、齐(不赂者)
核心观点 赂秦者亡,不赂者亦亡,皆因不能抗秦
警句名言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现实意义 倡导积极抗争,反对妥协退让

三、学习建议

- 理解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末期各国的政治局势,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 掌握论证结构:注意作者如何通过对比和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积累文言词汇:如“赂”、“弊”、“事”、“割”等,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 联系现实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赂秦”是否存在于现代社会,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六国论》的思想内涵与语言特色,为深入学习这篇经典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六国论课文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