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2025-09-15 01:46:58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孤军奋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01:46:58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中与友人一同游览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当时他心情低落,但依然保持豁达的心态。文章开头写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表现了他对月色的喜爱和闲适的心境。随后他邀请友人张怀民一同赏月,二人漫步于承天寺,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以比喻手法写出月光下的庭院宛如清泉,富有诗意。最后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珍惜当下的情感。

二、赏析要点总结

项目 内容
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
创作背景 被贬黄州期间,心境复杂但仍有豁达胸怀
文体 散文(小品文)
主题思想 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用比喻,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比喻(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如“月色入户”)
情感基调 宁静、闲适、略带感慨
结尾作用 点题,升华主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文章价值

《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散文,更是一篇蕴含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文章虽短,但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调,传达了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是中华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以上就是【记承天寺夜游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