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步关右的意思】“虎步关右”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威武、有气魄,具有统帅之才。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中,原意是指张辽在曹操手下英勇善战,如虎一般行走于关西(今陕西一带),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气势。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虎步 | 比喻威武、勇猛的步伐,如老虎般有力且充满气势 |
关右 | 古代地名,“关”指函谷关或潼关,“右”为方位词,指关西地区,即今陕西一带 |
因此,“虎步关右”整体意思是:像老虎一样威风凛凛地行走在关西地区,象征着一位英勇善战、气度不凡的将领。
二、出处与背景
“虎步关右”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中,原文如下:
> “太祖(曹操)征孙权,还,留辽与乐进、李典将七千余人守合肥。……辽曰:‘将军(指曹操)远征,后无继援,若贼至,吾等当死。’于是,辽夜半率八百人出城,大破贼军。……太祖闻之,曰:‘此真虎步关右也!’”
这段话描述了张辽在合肥之战中以少胜多,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曹操称赞他“虎步关右”,意指其如虎一般威震关西,令人敬畏。
三、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虎步关右”逐渐从一个具体的战场评价,演变为对一位将领或人物英勇、果敢、威严气质的赞誉。现代使用中,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具备领导力和威慑力。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威武、勇猛、有气魄,象征杰出将领的气势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
原意 | 张辽在关西地区表现出的英勇与威势 |
现代用法 | 赞扬某人有胆识、有担当、有领导力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英雄形象,体现儒家文化中对勇武与智谋并重的推崇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虎步关右”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一种勇毅、自信与权威的形象。在今天,它依然被广泛用于文学、影视、历史研究等领域,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词汇之一。
以上就是【虎步关右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