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娟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的诗篇。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深受学生喜爱。以下是我针对这一经典作品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及释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难点: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或者展示几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诗,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划出不熟悉的词语或句子,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问。
(三)细品精读
1. 分析题目:“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田园”表示农村田地,“杂兴”则意味着随性而发的兴致。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反映四季农忙景象的作品。
2. 逐句讲解:
-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耕种晚上织布,表现了农民辛勤工作的场景;
- “村庄儿女各当家”,强调了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
- “童孙未解供耕织”,孩子们还小不懂得参与生产活动;
- “也傍桑阴学种瓜”,却模仿大人模样学习种植瓜果。
3. 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具体的劳动场景作为描写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 将本诗与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进行比较阅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去乡间田野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体验简单的农业劳作,增强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总结回顾
再次齐声朗读整首诗,鼓励大家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最后提醒大家要珍惜粮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范成大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3.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通过以上步骤的设计,相信学生们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哲理。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