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点滴中,德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不是高谈阔论的大道理,而是藏在每一个细微行动里的温暖与坚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思考如何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它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力量。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个叫小杰的学生,性格内向,总是独来独往,不善言辞。他成绩平平,但总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画画。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他的兴趣爱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在课间偷偷帮同桌整理书包,而那位同桌却毫不知情。这件事让我很触动——原来这个看似冷漠的孩子,其实有着一颗细腻而善良的心。
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发现身边的美德”的活动。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发生在身边的美好行为。轮到小杰发言时,他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如果有人需要帮助,我愿意伸出援手。”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小杰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那以后,小杰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不仅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教其他同学画画。更令人欣慰的是,他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大方地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切的变化让我明白,德育的力量在于发现和引导,而不是强迫或灌输。
德育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用爱去呵护他们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德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每当看到学生们在校园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画面,我都会感到无比满足。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知识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段充满爱与责任的成长历程。而这,就是我德育故事中最珍贵的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