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问说》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文章。这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向我们展示了提问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以下是《问说》的原文及其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学,则安于小成;躁而不宁,则浅尝辄止。夫学贵得之心,非外象之谓也。心悟则通,心迷则惑。是故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如果停止学习,满足于小的成绩,或者浮躁不安,不能深入钻研,那么学习就会浅尝辄止。真正的学问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表面的形式。内心开悟就能融会贯通,内心迷惑就会产生疑惑。因此,古代的学者必定要有老师。老师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指导学业。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于学习的深刻见解。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探索和思考。同时,拥有一个好的导师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启发,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