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和互动,引导幼儿理解“吃”、“米”等简单词汇,并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倾听与理解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习惯,能够听懂教师讲述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内容为小鸡找米吃)
- 小鸡头饰若干
- 米粒模型或实物(可使用玉米粒、豆子等代替)
- 背景音乐(轻柔的儿童音乐)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鸡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鸡吗?小鸡喜欢吃什么呀?”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如:“小鸡喜欢吃米。”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鸡吃米》的故事,边讲边配合图片或动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故事内容可以是:
“有一天,一只小鸡在草地上走来走去,它肚子饿了,想找点吃的。它看到地上有白白的米粒,开心地叫起来:‘啊,米!我要吃米!’于是,它一边跑一边啄米,吃得可香了。”
3. 互动游戏(10分钟)
- 角色扮演:请几名幼儿戴上小鸡头饰,模仿小鸡走路、啄米的动作,其他幼儿可以跟着一起做,增强参与感。
- 找米游戏:教师将“米粒”撒在地上,幼儿分组寻找,找到后举起来说:“我找到了米!”教师给予表扬。
4.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小鸡,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喜欢吃米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如:鸭子、鹅等,教师适时补充。
5. 总结与评价(2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并鼓励大家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角投放小鸡、米粒等材料,供幼儿自由操作和讲述。
- 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小鸡的绘本,进一步拓展语言经验。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为载体,结合游戏和互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融入多感官体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