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小马过河》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学会独立思考和勇敢实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马从害怕到勇敢的过程。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亲身经历比听别人说更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动画)
- 生字卡片
- 小马、老牛、松鼠等角色头饰
- 故事插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小马过河”的插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讲的是什么故事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驮”、“磨坊”、“拦住”等,并进行组词练习。
3.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语气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角色朗读: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妈妈等角色,再现故事情节。
2. 问题引导:
-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 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 小马最后是怎么过河的?为什么他能成功?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应该听谁的”这一问题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0分钟)
1. 情景模拟:假设你是小马,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亲自尝试,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挑战。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写一段话,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并成功解决的经历。
五、板书设计:
```
小马过河
——遇事要动脑,不能只听别人说
小马 → 老牛(浅)→ 松鼠(深)→ 自己试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