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雨果对伏尔泰的崇敬之情。
- 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演讲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伏尔泰为自由、平等、正义而奋斗的精神。
- 培养学生对民主、人权等现代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及其思想意义。
-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与演讲风格。
- 教学难点:
- 理解伏尔泰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把握演讲中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方式。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伏尔泰生平简介、相关历史图片)
- 课文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材料
- 有关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的相关资料
- 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了解伏尔泰的基本情况
- 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整体感知
1. 情境导入(5分钟)
- 展示伏尔泰的画像及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位作家会被如此推崇?他为何值得纪念?
2. 背景介绍(10分钟)
- 介绍伏尔泰的生平及其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
- 简要说明1878年是伏尔泰逝世100周年,雨果在此时发表这篇演说的背景。
3. 初读课文(15分钟)
-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评价伏尔泰的?
第二课时:文本分析与语言品味
1. 关键词解析(10分钟)
- 如“思想的胜利”“光明”“黑暗”“战斗”等词的象征意义。
- 分析“他独自一人,却比所有的人更伟大”的深层含义。
2. 段落精读(20分钟)
- 选取几段重点内容进行逐句讲解,如:
- “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 “他的微笑,照亮了整个时代。”
- 引导学生体会雨果的语言风格——庄重、激昂、富有感染力。
3. 语言特色分析(10分钟)
- 讨论雨果如何通过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演讲效果。
- 比较演讲稿与一般散文的区别,体会其鼓舞性与号召力。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与情感升华
1. 小组讨论(15分钟)
- “如果伏尔泰活在今天,他会如何看待当代社会?”
- “你是否认同‘思想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这一观点?”
2. 联系现实(10分钟)
- 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如言论自由、法治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伏尔泰精神的现实意义。
-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自由、公正、平等的价值观。
3.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伏尔泰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思想的灯塔。
- 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这种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伏尔泰》,字数不少于300字。
2. 摘抄文中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3. 预习下一课《名人传》相关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层次的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伏尔泰的思想与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由、正义等核心价值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多媒体资源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思辨力。
---
备注: 本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