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过小孤山大孤山》是南宋文学家陆游所写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他途经小孤山与大孤山时的所见所感。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原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余尝游于江之南,登临名山,观览胜迹,未尝不慨然兴怀。今自金陵东行,舟行江上,风帆徐举,烟波浩渺,心目为之开朗。
至小孤山,其形如髻,孤峙江中,四面皆水,无一丘陵可依。土人谓之“小孤”,盖以其孤而小也。余立舟中,远望之,若美人之髻,秀而不俗。山下有石,状如巨兽,曰“龙骨”。相传古时有龙潜于此,故得此名。
又行数里,至大孤山,其势雄伟,高于小孤,四周皆水,亦无依傍。土人呼为“大孤”,以其高而大也。余登其巅,俯视江流,奔腾不息,心旷神怡。山间多竹林,风过竹梢,声如环佩,清越悠扬。
余尝闻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观二山,虽非名山,然其景致幽奇,亦足以令人留恋忘返。
呜呼!世之贤者,或隐于山林,或仕于庙堂,皆有所志。吾虽不才,亦愿效古人之志,寄情山水之间,以养其性,以养其心。
译文:
我曾经游览江南各地,登上名山,观赏风景名胜,每每都会感慨万千。如今从金陵向东行进,乘船在江面上航行,风帆缓缓升起,烟波浩渺,令人心胸开阔。
到了小孤山,它的形状像女子的发髻,独自耸立在江中,四面都是水,没有山丘可以依靠。当地人称它为“小孤”,大概是因其孤独而小吧。我站在船中远远望去,仿佛一位美人的发髻,秀丽而不俗气。山脚下有一块石头,形状像巨大的动物骨骼,叫做“龙骨”。传说古代有龙潜伏在这里,因此得名。
再前行几里,来到大孤山,它的气势雄伟,比小孤山更高大,四周也是水,同样没有依靠。当地人称之为“大孤”,是因为它高大而雄伟。我登上山顶,俯视江水奔腾不息,心情豁然开朗。山上多是竹林,风吹过竹梢,发出的声音如同玉佩相击,清脆悠扬。
我曾听古人说:“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龙存在就会有灵气。”如今看这两座山,虽然不是著名的高山,但它们的景色幽静奇特,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唉!世上贤能的人,有的隐居山林,有的出仕朝廷,各有自己的志向。我虽无才,但也愿意效仿古人的志向,在山水之间寄托情怀,修养心性。
结语:
《过小孤山大孤山》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的作品。陆游通过描写小孤山与大孤山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