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意象题总结】在高考语文的古诗词鉴赏部分,意象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手法理解的重要题型。意象作为古诗词中承载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往往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人物行为或文化符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掌握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对于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指诗人借助客观事物(如自然景物、人物、事件等)来寄托主观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象。它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审美对象。例如,“明月”不仅指天上的月亮,还常用来寄托思乡、离别、孤独等情感。
二、高考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1. 自然景物类意象
- 月亮:常象征思乡、离愁、孤独、清冷、永恒等。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柳树:象征离别、惜别、柔情、希望等。
例:柳枝长,柳叶长,柳下行人别离场。
-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孤傲、坚贞等。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梅花:象征坚韧、孤傲、不屈不挠。
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大雁:象征思乡、书信、远行、归心等。
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 人物行为类意象
- 登高:象征远望、感慨、怀古、壮志等。
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饮酒:象征超脱、豪放、孤独、借酒消愁等。
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送别:象征离别之情、友情、哀愁等。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文化象征类意象
-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
例: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青鸟:象征传递信息、希望、吉祥等。
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锦书:象征书信、思念。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
三、意象题的解题思路
1. 读懂诗句,把握整体意境
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其整体情感基调和主题,再结合具体意象进行分析。
2. 识别意象类型,分析其象征意义
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所选意象属于哪一类,并结合常见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3. 联系作者背景与创作意图
不同诗人对同一意象可能有不同的情感寄托,需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综合判断。
4. 注意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有些意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需特别关注。
四、典型例题解析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春望
>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运用了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本句中的意象有“花”和“鸟”。
- “花”象征美好事物,但诗人却“溅泪”,表现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悲伤情绪;
- “鸟”原本悦耳动听,但诗人却“惊心”,体现出对战乱中亲人离散的深切忧虑。
五、备考建议
1. 积累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可以制作一个“意象笔记”,将各类意象整理归纳,便于记忆和复习。
2. 多读经典诗作,培养语感
通过大量阅读,熟悉不同诗人对意象的使用方式,提升鉴赏能力。
3. 练习真题,掌握答题技巧
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训练,了解命题趋势,提高应试能力。
总之,意象题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答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及敏锐的审题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重视意象的理解与运用,为高考语文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