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19及父爱之舟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共)】《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感受父亲深沉而无私的爱,体会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 学习描写方法: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思考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增强感恩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父爱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 难点: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物情感,提升语言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某个瞬间突然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父爱”这一主题。
接着出示课题《父爱之舟》,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回顾内容(8分钟)
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述文章主要情节,如:
- 父亲送“我”上学的情景;
- 父亲为“我”做蚕茧鞋的故事;
- 父亲默默支持“我”的成长。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父爱”贯穿全文的主题。
3. 品读课文(20分钟)
(1)细读片段,感受情感
选取文中最能体现父爱的几个段落进行精读,如:
> “父亲把我的书包缝得又结实又漂亮,还用红布条做了个漂亮的穗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如“缝”“做”“挂”,体会父亲的细心与用心。
提问:“为什么父亲要花这么多心思来准备一个书包?”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深入理解父爱的含义。
(2)对比阅读,体会变化
对比文中“我”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心理变化,如:
> “小时候觉得父亲的背很宽厚,现在却觉得他有些佝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4. 拓展延伸(10分钟)
(1)小组讨论
围绕“父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
例如:父亲的沉默、默默付出、严厉背后的关心等。
(2)情感表达
让学生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生活中最感动的一次父爱经历,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父爱就像一条船,载着我们走过风雨,也载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这份来自父母的深情。”
四、作业布置:
1. 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要求有具体事例和细腻描写。
2. 阅读《父爱之舟》全文,完成一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
父爱之舟
——感悟深沉的父爱
父亲的动作:缝、做、背、送
父亲的言语:少、含蓄
父亲的背影:宽厚、佝偻
我的感受:感激、怀念
```
如需配合PPT或教学活动设计,也可以继续补充。希望这篇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