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推荐(2012年端午节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推荐(2012年端午节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急!求解答,求此刻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1 14:51:56

推荐(2012年端午节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在2012年的端午节,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选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这一传统节日——阅读《老子·道德经》的帛书甲本原文,并结合现代语言进行解读。这种形式不仅让古老的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让人在节日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所著。而“帛书甲本”指的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老子》古本之一,其内容与传世版本存在一定的差异,被认为是研究早期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帛书甲本的发现,为后人提供了更为原始、真实的文本依据,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

在2012年的端午节,许多人通过网络平台、书籍出版或线下活动,重新接触并学习帛书甲本的《道德经》。这一时期的推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补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静心阅读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洗礼。

以下为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部分原文及其简要译文,供参考:

第一章(帛书甲本):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没有名称的时候,是天地的开始;有了名称,便是万物的根源。因此,常常保持无欲的状态,可以观察到它的奥妙;常常带着欲望去观察,则能看到它的边界。这两者同出于一个源头,只是名称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本质。深奥又深奥,是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

第二章(帛书甲本):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就产生了;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不善也就随之而来。因此,“有”与“无”相互产生,“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跟随。

第三章(帛书甲本):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人,百姓就不会争斗;不珍视稀有的物品,百姓就不会偷窃;不展示令人向往的事物,百姓的心就不会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方式是:让百姓内心空虚,肚子吃饱,削弱他们的野心,增强他们的体魄。经常让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那些聪明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以“无为”的方式去治理,就没有不能治理的事情。

在2012年的端午节,通过阅读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哲人的智慧,也能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无论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还是个人修养的途径,这部经典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