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二例的LDLR基因复合杂合新突变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脂代谢疾病,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引起。该病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为特征,易导致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本文报告两例F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LDLR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其存在复合杂合型新突变,为后续遗传咨询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病例一为一名42岁男性,因反复胸痛就诊,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高达8.9 mmol/L,LDL-C为6.5 mmol/L。家族史中有多位亲属患有早发冠心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在LDLR基因第7外显子处存在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1034G>A,p.Arg345Gln),同时在其另一条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已知的剪接位点突变(c.1088+1G>A)。该复合杂合突变可能导致LDLR蛋白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胆固醇的正常清除。
病例二为一名38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血脂异常而就诊,其TC为9.2 mmol/L,LDL-C为6.8 mmol/L。家族中有多个成员确诊为FH。基因分析显示,该患者在LDLR基因第4外显子处携带一个新发现的无义突变(c.523C>T,p.Gln175X),并在同源染色体上存在另一个未知的剪接变异(c.1249-1G>A)。该组合突变可能造成LDLR蛋白提前终止或异常剪接,从而严重影响其功能。
通过对这两例FH患者的LDLR基因分析,我们发现其均存在尚未被文献广泛报道的新突变,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罕见突变的识别与研究。此外,复合杂合突变的存在也表明,单个突变可能不足以导致明显表型,需结合双等位基因变异进行综合判断。
本研究进一步强调了基因检测在FH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家族史不明确的情况下。对于携带新突变的患者,建议进行家系分析,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定期随访,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这些新突变的功能机制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精准医学提供更坚实的遗传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