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收录于《震川文集》中。文章通过记述作者的书斋“项脊轩”的变迁与家庭生活的点滴,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本文语言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动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
一、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他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唐宋古文,反对当时盛行的八股文风。他的文章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感情真挚,语言平实自然,被誉为“明文第一”。
二、写作背景
归有光自幼丧母,家境清贫,生活坎坷。他长期居住在祖宅“项脊轩”中,后因家族衰落,房屋年久失修,多次迁徙。文中通过对“项脊轩”这一小屋的描写,追忆往昔,寄托了对母亲、妻子及祖母的思念之情。
三、文章结构梳理
《项脊轩志》全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开篇介绍“项脊轩”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描述书房的简陋与破旧,体现作者的生活环境。
2. 回忆母亲与祖母
- 母亲曾亲自为他讲解《大学》,表达母爱。
- 祖母送他书本,勉励他苦读,体现长辈的关爱与期望。
3. 描写妻子的贤淑与早逝
- 妻子“闺房之乐”,生活温馨。
- 后妻早亡,作者悲痛不已,表现夫妻深情。
4. 结尾抒发感慨
- 通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以物寄情,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无限哀思。
四、重点文言词语解析
| 词语 | 释义 | 出处 |
|------|------|------|
| 轩 | 小室,书斋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 独 | 只有 |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 比 | 等到 | “比去,以手阖门。” |
| 顾 | 回头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 阁 | 楼阁 | “旧南阁子也。” |
| 植 | 种植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五、特殊句式与语法点
1. 省略句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
(省略主语“我”)
2. 状语后置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正常语序应为“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3. 宾语前置
-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何”作宾语前置)
4. 被动句
- “其制稍异于前。”
(“于前”表比较,非被动)
六、主题思想
《项脊轩志》通过记叙“项脊轩”的变迁与家庭生活的点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文章虽以小见大,却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了归有光“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
七、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书斋的描写,折射出人生的起伏与情感的深沉。
2. 细节描写:如“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等,生动感人。
3. 语言质朴:不事雕琢,自然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4. 情感真挚:全篇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与追忆,打动人心。
八、拓展阅读推荐
- 《先妣事略》——归有光另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风格相似。
- 《寒花葬志》——归有光描写婢女的散文,情感细腻。
- 《项脊轩志》的现代白话翻译版本,有助于理解文意。
九、复习要点总结
1. 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 理解文言句式特点,如省略、倒装、被动等。
3.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
4. 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5. 背诵经典句子,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结语
《项脊轩志》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散文,更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抒情之作。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生命的无常,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铭记过往。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