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及悯农二首(其一)教案及沪教版)】教学设计:《悯农》二首(其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沪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诵读”单元,所选诗歌为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深刻认识。作为一年级学生接触古诗的启蒙篇目,该诗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导他们体会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朗读并背诵《悯农》(其一),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 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 难点: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敬意。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录音设备。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 展示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古诗——《悯农》。”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农”“汗”“滴”等字词。
3. 精读理解(15分钟)
- 分句讲解诗句意思: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农民在炎热天气中劳作的辛苦。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吃饭时的感受,增强情感共鸣。
4. 拓展延伸(5分钟)
- 教师播放《悯农》配乐朗诵,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表演)表达对诗句的理解。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强调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到不浪费食物,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6. 作业布置(2分钟)
- 背诵《悯农》(其一)。
- 画一幅“我心中的农民伯伯”图画,并写一句话说明。
六、板书设计
```
悯农(其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古诗的内涵。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情感体验。今后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适用于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