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原文与翻译】在古代文学中,寓言是一种以简短故事传达深刻道理的文体,常通过拟人化的动物或自然现象来揭示人生哲理。《寓言四则》便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虽无明确出处,但其内容精炼、寓意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引用。
一、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有个宋国的农夫,在田里种地。一天,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上,脖子折断死了。农夫于是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寓意: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不劳而获、幻想侥幸成功的人。它告诉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味等待好运只会一事无成。
二、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掉进水里了。他立刻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按照记号跳进水里找剑。可是船已经走了,剑却留在原处,这样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
这则寓言批评那些不懂变通、拘泥于旧方法的人。世界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根据情况灵活应对,就会陷入困境。
三、井底之蛙
原文: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翻译:
井里的青蛙不能跟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空间所限制;夏天的虫子不能跟它谈论冰雪,因为它受季节的局限;见识浅薄的人不能跟他谈论大道,因为他被狭隘的教育所束缚。
寓意:
这则寓言说明人的认知受限于环境与经验,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四、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兽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虎以为然,遂不食。虎不知兽畏己而畏狐也。
翻译:
老虎想找百兽来吃,抓到了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让我统领百兽,你现在吃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信以为真,就放过了狐狸。其实,百兽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
寓意: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借势欺人、仗势凌人的行为。真正的力量来自自身,而非依附他人。
结语:
《寓言四则》虽然篇幅不长,但每则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提醒我们:不要幻想不劳而获,要懂得变通,要有远见,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寓言虽小,却能启人心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