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把握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 学习并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升语言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时间的意义与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 难点:领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联系实际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朱自清的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几张关于时间流逝的图片(如沙漏、钟表、四季变化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时间真的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吗?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时间的感悟的。”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语句。
- 教师提出问题:
- 文章开头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品读赏析(20分钟)
- 分组讨论:找出文中描写时间流逝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等,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语言的艺术性。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与语气的变化。
4. 深入探究(15分钟)
- 提问:朱自清为什么会对时间如此敏感?他当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
- 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动荡年代中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对“时间”的认识与感悟。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匆匆》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首关于时间的诗,提醒我们珍惜当下,认真对待每一分每一秒。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6. 布置作业(5分钟)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时间》,谈谈你对时间的理解和打算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等,拓展阅读视野。
五、板书设计:
```
朱自清《匆匆》
——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
一、导入:时间的意象
二、初读:整体感知
三、品读:语言与情感
四、探究:哲理与人生
五、升华:珍惜当下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匆匆》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同时,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与思想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