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13:49:50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宽”与“窄”的概念。

2. 引导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比较,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宽窄特征。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各种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纸带、绳子、书本、盒子等)。

2. 图片或实物展示图(如:马路、门、窗户等)。

3. 操作卡片若干(上面画有不同宽窄的图形)。

4. 教师自制的比较工具(如:尺子、小木条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两根不同宽度的纸带,问:“这两根纸带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说出“一条宽,一条窄”,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

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动画或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宽窄对比(如:大门和小门、宽路和窄路),帮助幼儿建立直观印象。

2. 探索与操作(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宽窄的物品,如:长方形纸板、布条、塑料管等。

引导幼儿尝试比较这些物品的宽窄,并用“宽”和“窄”来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问:“哪一个是更宽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3. 游戏互动(8分钟)

开展“找一找”游戏:教师说“请找到比这个宽的东西”,或“请找到比这个窄的东西”。

幼儿根据指令寻找相应的物品,增强对宽窄概念的理解。

也可以设计“宽窄排序”游戏,让幼儿按宽窄顺序排列物品,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如:“我发现了门有宽的也有窄的。”

最后,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是窄的,并记录下来。

四、活动延伸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宽窄不同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2.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宽”和“窄”的物体。

3.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宽窄现象,如:楼梯、椅子、桌子等。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宽”与“窄”的概念。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正确使用“宽”和“窄”进行描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到“长短”“厚薄”等其他比较维度,丰富幼儿的数学认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