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答客难》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答客难》原文及翻译,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4:58:14

《答客难》原文及翻译】《答客难》是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自我抒怀。全文言辞犀利,情感深沉,展现了东方朔的才华与抱负。

一、原文

客难东方朔曰:“夫子之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而先生独居于山林之中,不仕于世,何也?”

东方朔答曰:“吾少而好学,长而无闻,年五十而犹未得志。夫圣人之德,非可一日而成;贤者之才,岂能一朝而显?今世之人,务于功名,逐于利禄,而不修其身。吾虽不才,然志在修身,行在正道,不求闻达于诸侯,惟愿守节于乡里。”

客曰:“然则先生之志,岂不欲有所为乎?”

东方朔曰:“吾尝欲仕,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昔者孔子周游列国,不遇其主;屈原忠君爱国,终遭放逐。吾虽不及古人,然亦有志于世。然世道衰微,贤者不遇,故吾退而自修,静以待时。”

客曰:“若此,则先生之志,不过空谈耳?”

东方朔曰:“不然。君子之道,在于内修外治。吾虽不仕,然心存天下,志在苍生。吾书虽不多,然足以明理;吾言虽不华,然足以警世。若天下有道,吾当出而辅政;若天下无道,吾当隐而守节。”

客曰:“先生之言,可谓高矣!然则今日之世,岂非无道乎?”

东方朔曰:“呜呼!今之世,权贵横行,小人得志,贤者困顿,忠臣蒙冤。吾虽不仕,然心忧天下,志在匡世。若天命未改,吾当再起;若天命已定,吾亦无悔。”

二、翻译

有客人责问东方朔说:“您的门下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贤能的人也有七十二位,而您却独自隐居在山林中,不去做官,这是为什么呢?”

东方朔回答说:“我从小喜欢学习,长大后却没有什么成就,到了五十岁还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圣人的品德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贤人的才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露出来的。现在的人们只追求功名利禄,却不注重修养自身。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我的志向是修养自身,走正道,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只希望在家乡保持节操。”

客人又问:“那么先生的志向,难道不想有所作为吗?”

东方朔回答:“我曾经想入仕做官,但时运不佳,命运多舛。从前孔子周游列国,却没有遇到赏识他的君主;屈原忠诚爱国,最终却被流放。我虽然比不上古人,但也曾有志于世。然而,当今世道衰败,贤能之士难以被重用,所以我选择退隐,修养自己,等待时机。”

客人又问:“如果是这样,那先生的志向,不过是空谈罢了?”

东方朔回答:“不是这样的。君子之道在于内在修养和外在治理。我虽然不做官,但我的心系天下,志在百姓。我的书虽然不多,但足以阐明道理;我的话虽然不华丽,但足以警示世人。如果天下太平,我会出来辅佐朝廷;如果天下混乱,我也愿意坚守节操。”

客人又问:“先生的话,可以说是很高远了!但是现在的时代,难道不是没有道义吗?”

东方朔回答:“唉!现在的社会,权贵横行,小人得势,贤能之人受困,忠臣被冤枉。我虽然不做官,但心里忧虑天下,志在匡扶国家。如果天命尚未改变,我会再次奋起;如果天命已定,我也无怨无悔。”

三、结语

《答客难》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人生感悟的作品。东方朔通过与客人的对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