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孟母戒子》是古代关于孟母教育孟子的一则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智慧引导。本文将对该文进行翻译、注释,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
> 对曰:“自以为贤矣。”
> 孟母曰:“汝未也。吾与汝往观之。”
> 至于学舍,见其师,师曰:“子学礼乎?”
> 曰:“然。”
> 师曰:“子学礼,当知礼。”
> 孟母曰:“礼者,敬人也。汝今学礼,当知敬人。”
>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母曰:“汝知此意,可为贤矣。”
二、翻译
孟子年幼时,刚学完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问孟子:“你学到什么程度了?”
孟子回答:“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贤德了。”
孟母说:“你还未达到这个境界。我带你去看看。”
到了学堂,见到老师,老师说:“你学的是礼吗?”
孟子说:“是的。”
老师说:“你学礼,就要懂得礼。”
孟母说:“礼,就是尊敬别人。你现在学礼,应当懂得尊敬他人。”
孟子说:“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孟母说:“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称为贤人了。”
三、注释
文言词语 | 现代汉语解释 | 出处/说明 |
孟子 |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 本文主人公 |
少也 | 年少的时候 | 表示时间 |
既学而归 | 学习之后回来 | 表示动作顺序 |
方织 | 正在织布 | 描写孟母当时的状态 |
问曰 | 问道 | 表示对话的开始 |
自以为贤矣 | 自认为已经贤德了 | 表达孟子的自信 |
汝未也 | 你还未达到 | 孟母指出不足 |
往观之 | 去看看 | 孟母带孟子去观察 |
学舍 | 学堂 | 孟子学习的地方 |
师曰 | 老师说 | 引出老师的教导 |
然 | 是的 | 表示肯定 |
敬人 | 尊敬他人 | 礼的核心内容之一 |
人恒敬之 | 别人也会尊敬他 | 表达因果关系 |
四、总结
《孟母戒子》通过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以及“敬人”是实现“贤德”的基础。孟母不仅关注儿子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其品德修养,体现出一位母亲的远见和智慧。该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范例。
五、总结表格
内容类别 | 内容 |
文章标题 | 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文言文原文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以为贤矣。”孟母曰:“汝未也。吾与汝往观之。”至于学舍,见其师,师曰:“子学礼乎?”曰:“然。”师曰:“子学礼,当知礼。”孟母曰:“礼者,敬人也。汝今学礼,当知敬人。”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孟母曰:“汝知此意,可为贤矣。” |
翻译 | 孟子年幼时,刚学完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问孟子:“你学到什么程度了?”孟子回答:“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贤德了。”孟母说:“你还未达到这个境界。我带你去看看。”到了学堂,见到老师,老师说:“你学的是礼吗?”孟子说:“是的。”老师说:“你学礼,就要懂得礼。”孟母说:“礼,就是尊敬别人。你现在学礼,应当懂得尊敬他人。”孟子说:“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孟母说:“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称为贤人了。” |
注释 | 包括文言词义解释,如“少也”、“既学而归”、“方织”等 |
总结 | 通过孟母对孟子的教导,强调“礼”与“敬人”的重要性,体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如需进一步扩展或用于教学材料,可在此基础上增加背景知识或延伸阅读建议。
以上就是【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