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从而后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一、文章概述
“子路从而后”出自《论语·微子篇》,是孔子与其弟子子路之间的一段对话。这段文字展现了孔子对弟子的教诲与引导,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礼仪、责任和人格修养的重视。
本篇文章将对该段原文进行阅读,并提供准确的翻译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二、原文阅读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曰:“子见夫子乎?”
>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子路弗应。
> 丈人曰:“耦而耕。”
> 子路拱而立。
> 既而曰:“君子不仕,何得而仕?”
> 子路出,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侍。”
> 曰:“君于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今由也,未闻好学如颜渊者也。”
三、翻译与解读
| 原文 | 翻译 | 解读 |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曰:“子见夫子乎?” | 子路跟在后面走,遇到一位老人,说:“你见过我的老师吗?” |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途中遇到一位年长的农夫,询问是否见过孔子。 |
|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怎么称得上是老师?” | 老人讽刺孔子不事劳作,不了解农事,质疑其身份。 |
| 子路弗应。 | 子路没有回答。 | 子路面对质问,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
| 丈人曰:“耦而耕。” | 老人说:“我正在耕田。” | 老人表明自己是从事农事的劳动者。 |
| 子路拱而立。 | 子路拱手站立。 | 子路表示尊敬,但未再说话。 |
| 既而曰:“君子不仕,何得而仕?” | 后来又说:“君子不入仕途,怎么能做官呢?” | 老人进一步表达对士人从政的看法。 |
| 子路出,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侍。” | 子路离开后,孔子说:“他是隐士。让子路回去见他。到了以后,就陪着他。” | 孔子认为这位老人是隐士,希望子路再次拜访。 |
| 曰:“君于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今由也,未闻好学如颜渊者也。” | 他说:“如果天下有道,我就出来;如果无道,我就隐居。现在仲由(子路)还没有听说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 | 孔子借此说明君子应根据时局选择出处,同时批评子路缺乏颜回那样的学习精神。 |
四、总结
“子路从而后”这段文字通过子路与隐士的对话,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士人的不同态度,也体现出孔子对弟子的期望与教导。文中不仅展示了孔子的仁爱之心,也反映了他对弟子成长的关注。同时,这段对话也揭示了儒家“进退有度”的处世哲学。
|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 文章出处 | 《论语·微子篇》 |
| 主题思想 | 强调君子应根据时局选择出处,注重学习与修养 |
| 人物关系 | 子路与孔子、隐士之间的互动 |
| 教育意义 | 孔子借此事教育弟子要有责任感和学习精神 |
| 儒家思想 | “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处世原则 |
如需进一步探讨《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或儒家思想,欢迎继续交流。
以上就是【子路从而后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