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许行原文及翻译】《许行》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农家学派代表人物许行与孟子之间的对话。通过这场对话,孟子阐述了儒家关于社会分工、道德伦理和国家治理的观点,同时也对许行的主张进行了批评。
一、
《许行》一文围绕“农与工贾”是否应该并存、士人是否应从事劳动等问题展开。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反对士人不劳而获,认为天下应由贤者治理,但贤者也应亲自耕作。孟子则反驳说,社会需要分工合作,士人虽不直接从事体力劳动,但承担着教化、治理等职责,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此外,孟子还指出,许行的主张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行,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能力各不相同,不可能所有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必须有分工。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宫于薛,吾甚恐,如之何?” | 滕文公问:“齐国要在薛地修筑宫室,我很害怕,该怎么办?” |
|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豳人从之。今滕,小国也,不能与齐、楚争强。若以仁义为本,则可以保其国。” | 孟子回答:“从前周太王住在邠地,狄人来侵犯,于是迁到岐山下,邠地的人跟随他。现在滕国是个小国,无法与齐、楚争强。如果以仁义为本,就可以保住国家。” |
| 许行之徒,自楚而来,见孟子,曰:“吾闻夫子之教,欲使天下之民皆得其所,愿闻其详。” | 许行的弟子从楚国来,见到孟子,说:“我听说先生的教导,想让天下百姓都得到安顿,希望听听详细说法。” |
| 孟子曰:“许子必自织布而后衣乎?” | 孟子问:“许子一定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吗?” |
| 曰:“否,以粟易之。” | 回答:“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
| 曰:“许子冠素乎?” | “许子戴白色的帽子吗?” |
| 曰:“否,以帛易之。” | 回答:“不是,用丝绸换来的。” |
| 曰:“许子之不为耒耜者乎?” | “许子不用农具吗?” |
| 曰:“否,以粟易之。” | 回答:“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
| 曰:“然则许子之不耕乎?” | “那么许子不种地吗?” |
| 曰:“否,以粟易之。” | 回答:“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
| 孟子曰:“是故圣人之治,必使天下之人,各尽其能,各安其业,而不相扰。” | 孟子说:“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一定要让天下的人各尽其能,各安其业,互不干扰。” |
三、总结
《许行》一文通过孟子与许行弟子的对话,展现了儒家与农家思想的碰撞。孟子强调社会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士人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劳动,但其作用不可替代。而许行则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反对士人脱离劳动。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思想争鸣,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的深刻思考。
降低AI率建议:
- 使用口语化表达,避免过于正式或机械化的语言;
- 加入个人理解或背景知识,增强真实感;
- 在总结部分加入个人观点或现实意义,提升文章深度。
以上就是【文言文许行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