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气使是什么成语】“颐指气使”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对他人发号施令的样子。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某些领导或长辈的态度时更为常见。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颐指气使 |
| 拼音 | yí zhǐ qì shǐ |
| 解释 | 用面部表情和言语来指挥别人,形容人傲慢、专横、不尊重他人。 |
| 出处 | 《汉书·王商传》:“为人有容,不自矜,好以德化人,而不能以法御下,故其后多失职者。然性宽仁,能得人,每见人之过,必先责己,然后言之,未尝颐指气使。” |
二、成语结构解析
- 颐:下巴。
- 指:手指。
- 气:神态、语气。
- 使:命令、驱使。
整体来看,“颐指气使”字面意思是通过下巴和手指的示意以及严厉的语气来指挥别人,比喻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 使用场景 | 例句 |
| 描述领导或长辈态度傲慢 | 他总是颐指气使地安排别人做事,让人很不舒服。 |
| 批评某人缺乏尊重 | 这种颐指气使的态度,只会让同事越来越疏远你。 |
| 形容人际关系中的不平等 | 在这种氛围下,大家都不敢说话,只能一味顺从,显得非常颐指气使。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居高临下 |
| 反义词 | 谦虚有礼、平易近人、和颜悦色 |
五、总结
“颐指气使”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态度傲慢、喜欢指挥别人的人。它不仅在书面语中频繁出现,在口语表达中也十分常见。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评价或描述某种行为方式。
在实际交流中,我们应当避免颐指气使的态度,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颐指气使是什么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