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楼的来历介绍】“逸夫楼”这一名称在中国许多高校中都较为常见,尤其在一些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中,常常能看到以“逸夫楼”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或实验楼。这一名称来源于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他不仅在影视娱乐领域成就卓越,更在教育事业上投入巨大,为众多高校捐赠了大量教学设施。
邵逸夫(1907年—2014年),原名邵仁楞,祖籍浙江宁波,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影视制作与文化传播,同时热心公益,尤其是对教育事业的支持。自上世纪80年代起,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会”向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多所高校捐赠资金,用于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
这些由邵逸夫资助建设的建筑通常被命名为“逸夫楼”,以表达对其善举的敬意和纪念。目前,全国已有超过百所高校建有“逸夫楼”,成为校园内标志性建筑之一。
逸夫楼简介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来源 | 邵逸夫先生(Shaw Family) |
| 建设时间 | 自1980年代起陆续建设 |
| 捐助主体 | 邵逸夫基金会 |
| 捐助用途 |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教育设施 |
| 全国数量 | 超过100所高校设有“逸夫楼” |
| 主要作用 | 提升教学条件,改善学习环境 |
| 知名高校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
| 命名意义 | 表达对邵逸夫先生教育贡献的感谢 |
“逸夫楼”不仅是校园中的建筑标志,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它见证了邵逸夫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也承载着一代代学子的学习梦想与成长记忆。
以上就是【逸夫楼的来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