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贼的古汉语词典解释

2025-11-13 16:50:26

问题描述:

贼的古汉语词典解释,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3 16:50:26

贼的古汉语词典解释】在古汉语中,“贼”字的含义丰富,随着时代变迁,其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古代文献中,“贼”不仅指盗贼、强盗,还常用于表达“伤害、残害”的意思,甚至在某些语境下带有贬义或批评的意味。以下是对“贼”字在古汉语中的常见解释与用法的总结。

一、

“贼”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盗贼、强盗:这是“贼”最常见和原始的意义,指非法窃取他人财物的人。

2. 伤害、残害:引申为对人或事物造成伤害的行为或状态。

3. 叛逆者、敌对者:在政治或军事语境中,可指反叛之人或敌方势力。

4. 贬义词:有时用于指责某人行为不端、品德低下。

5. 动词:表示“伤害、毁坏”,如“贼民”、“贼国”。

不同朝代和文献中,“贼”的使用方式和侧重点略有不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二、表格展示

词义 释义 出处/例子 说明
盗贼、强盗 指偷窃他人财物之人 《左传》:“贼民之财。” 最原始意义,多用于描述犯罪行为
伤害、残害 对人或事物造成损害 《史记》:“贼其身而利其家。” 引申义,强调破坏性行为
叛逆者、敌对者 反叛之人或敌对势力 《汉书》:“贼臣不忠。” 多用于政治语境,带有贬义
贬义词 指行为不端、道德败坏之人 《论语》:“小人贼仁。” 表达对人的批评或谴责
动词 表示“伤害、毁坏” 《孟子》:“贼其民。” 动词用法,强调动作的破坏性

三、结语

“贼”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而变化。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无论是作为名词还是动词,它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价值。在阅读古文时,应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避免误解。

以上就是【贼的古汉语词典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