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的名字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然而,除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外,岳飞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留下的诗词作品同样令人敬仰。其中,《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帽子,独自倚靠在栏杆边,看着外面的雨渐渐停歇。抬头仰望天空,发出长长的呼喊,心中满怀壮志豪情。三十年来所获得的功名如今都成了尘土般的虚无,而我踏遍八千里的山川河流,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露。不要虚度年华,等到头发花白才后悔不已。
靖康之耻至今未能洗刷,作为臣子的我心中充满了仇恨,这份仇恨何时才能消散?我要驾驭战车,冲破重重阻碍,踏平敌人占据的山川险阻。满怀壮志,哪怕饥饿也要吞食敌人的肉,谈笑之间也要痛饮敌人的鲜血。等到时机成熟,我将重新收复失地,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以慷慨激昂的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岳飞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首句“怒发冲冠”便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家危难时内心的愤慨与决心。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光阴,积极进取。
下阕则集中体现了岳飞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靖康耻”指北宋灭亡时的屈辱历史,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法忘却的伤痛。岳飞用“何时灭”的疑问强烈地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雪耻的决心。最后几句更是气势磅礴,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总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不仅是一首充满激情的爱国诗篇,更是一部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宝典。岳飞用他那颗赤诚的心谱写了这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让后人为之动容、为之敬仰。